标王 热搜: 四川家具  软体家具  2015家具  办公家具  明珠  家具  家具品牌  涂料无味才安全  红木家具  四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转移 » 正文

深圳离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化之路还有多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5-15  来源:</em>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130
核心提示:<strong>【九正建材网】</strong> “科学家取得一点成果,产业界就说有重大突破,就开始嚷嚷应用的问题,这会误导很多投资者和创业者,风气也会变得浮躁。”深圳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刘剑洪表示,前沿的科学研究引领产业的方向,但材料研究十年磨一剑,真正的产

9月12日,深圳市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喻东旭参加了南京举办的新材料资本技术峰会。他发现,来自深圳的企业格外耀眼:全国最具代表性的300多家新材料企业参会,深圳就有100多家,不仅数量多,也最活跃。

喻东旭曾在联想和比亚迪工作过,新材料行业的发展现状让他想起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中关村看到的一个广告牌“中国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那时中国互联网刚刚起步,如今,已渗透各个产业链。“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酝酿的过程,找到差异化的 痛点 了,产业自然会爆发,也才能创造利润”。喻东旭说。

“近年来,深圳市新材料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产业规模由2010年的590亿元增至2015年的1500亿元。”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李音近日告诉记者,目前深圳新材料领域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的创新载体达110多家,上市企业近4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400家,新材料领域申报相关专利超过1万余件,编制或参与制定标准400多项。

“科学家取得一点成果,产业界就说有重大突破,就开始嚷嚷应用的问题,这会误导很多投资者和创业者,风气也会变得浮躁。”深圳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刘剑洪表示,前沿的科学研究引领产业的方向,但材料研究十年磨一剑,真正的产业化应用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1 、深圳领跑全球石墨烯下游应用市场

在深圳,一批市场规模大、技术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已深度介入新材料应用领域,与新材料产业形成有效联动:光启拥有全球首条实现量产的超材料生产线,并已平稳运行3年,年产能达10万平方米;华讯方舟近期成功研发世界首块石墨烯太赫兹芯片;华为与曼彻斯特大学共同开发ICT(信息、通信和技术)领域的下一代高性能技术,研究如何将石墨烯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和移动通信设备……

在李音看来,当前新材料产业领域最亮眼的是石墨烯。石墨烯应用领域广泛,比如在无人机上就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对于专注应用型无人机研发和生产的深圳洲际通航来说,如何让无人机适合火场的高温、台风天的大雨等复杂的作业环境,是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洲际通航选择的是采用碳纤维打造无人机外壳。洲际通航CEO黄瑞锋说:“碳纤维能给予无人机高强度结构,让它们能长期在恶劣环境使用。”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高性能材料,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和节能环保产业以及未来产业均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其中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导热、触摸屏、复合材料、光伏行业等细分领域的突破发展联系紧密。

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石墨烯与深圳产业结构高度契合,为实现上下游产品的良好对接,推动石墨烯迈向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

该负责人表示,在良好的营商和创业环境下,深圳科研院校和企业在石墨烯领域的研发生产应用已经自发开展,特别是下游应用市场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产业链的两端已具备发展石墨烯产业的基础条件。

李音也告诉记者,深圳已经领跑石墨烯产业发展。“我们很早地就打破了技术壁垒,赢在了起跑线上。深圳在石墨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与创新大国美国、以色列相近,有了这个基础,深圳的石墨烯发展也就不用再受到外国制约”。

2、“冒险者”摩拳擦掌,但产业化太难

新材料产业的前景让很多企业摩拳擦掌,但真正做到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吸引了一些“冒险者”。

“曾经有一个做建筑的企业,想将石墨烯应用到建筑材料上,于是他们来找我,说要买一些石墨烯。”这让李音有些哭笑不得,石墨烯只是一种材料,要将它应用于某一个特定的领域,需在前端配套相应的研发工艺和设备,从而生产出有针对性的产品,这个过程完整且复杂。

深圳南山一家工业无人机研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用石墨烯作为工业无人机电池的原材料,理论上各项参数都达标了,续航时间相比普通锂电池增加好几倍,但飞机就是飞不起来,石墨烯作为原料不太稳定。”

“产业化太难了。”李音直言,不能否认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但其是否迎合市场方向、产业化能否成功,仍然有待考量,实验室的成功和产业化的成功是两回事,科技成果产业化牵扯到研发设备、制造工艺、人员配备等多方面因素。

“有了方向,才能迈出第一步,不过,如果方向一开始就错了,就会越走越远。”李音认为,材料领域研制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对人才要求高,没法走捷径。她同时表示,“一旦一个材料研发成功, 吃 它十几二十年都没问题,剩下的就是不断升级和改良材料的问题”。

在新材料领域,研发失败的永远比成功的多,能做出产品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做出产品了,还得把它卖出去,如果连下家都找不到,只能 等死 。”李音说,新材料领域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复杂。

“新型技术一出现,市场常常会一哄而上,带来投资的膨胀泡沫期。”深圳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雪琴表示,其公司与另外几家新材料重点企业发起的深圳市先进石墨烯应用技术研究院,可以让他们通过引进国内外研究成果与深圳现有产业对接,推动石墨烯在深圳本土落地。

3、 市场需要什么,深圳企业就生产什么

近年来,深圳新材料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统计,2012年深圳新材料产业规模约85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销售产值的4.13%;2013年深圳新材料产业规模约102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68%;2014年产业规模约为1200亿元。2015则达到了1500亿元,年增长率20%。

李音坦言,虽然与国内不少省市相比,深圳不具备新材料资源优势,但市场的大方向赋予了深圳必须领先的职责,市场端不断倒逼材料、设备以及工艺进行变革。“市场需要什么,深圳的企业就生产什么,这是深圳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特点。”

新材料是技术革命与创新的基石,是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的革命性力量。《中国制造2025深圳行动计划》已将推进新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纳入重点领域,其中,石墨烯应用技术研发公共平台建设更是纳入重点项目。

记者从深圳市经贸信息委了解到,在即将出台的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关注了新材料的应用示范。

材料领域的创新,对于中国制造业掌握更多话语权非常关键。喻东旭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我在联想和比亚迪工作时,一到旺季许多关键材料就容易缺货,几乎所有依赖进口的材料价格都在涨,智能手机所用ITO(氧化铟锡)材料的定价权大都掌握在美日德等国企业之中,中国企业以代工装配为主。”

喻东旭走过全世界许多地方,发现配套最完善、创新力最强的还是深圳,能保障企业在最短时间做出一个产品。于是他在龙岗区创办了华科创智,希望将一种名为银纳米线的材料快速产业化,推向全世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四川省家具制造业协会《章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蜀ICP备150006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