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时间风声鹤唳地震进入活跃期了吗?“选择综合征”患者纷纷犯难地震发生时"躲在桌子旁""还是桌子下面"……你选好了吗?
专家:无需恐慌!▼
地震进入活跃期?

模块化灾后住房Garrison建筑事务
Garrison建筑事务所应纽约市应急管理办公室的要求开发了一座模块化的灾后住房模型。这一座多层、多户的预制结构可以在15小时内根据具体的城市条件搭建成带各种不同户型的住宅楼。该方案拥有一居室与三居室的户型,这些户型中通常都含有客厅、阳台、洗手间以及装备齐全的厨房与储藏室。

(照片版权 © andrew rugge/archphoto所有)该方案旨在安置因自然或人为灾害而流离失所的市民。当需要的时候,该居住单元被运送到现场,用起重机将其提升组装,形成住宅。采用最新建筑技术,该设计能够满足人们对安全性、可持续性、耐久型与普适性的要求。其灵活性使得它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城市环境,包括空地、私人庭院以及公共空间。每一个住房模块都拥有一个阳台、与房间等高的入口门以及完整的遮阳设施。这样的设计不但能够减少阳光直射还能够保证开阔的视野。这些单元模块完全是采用可回收的材料、软木地板、双层隔热的外壳建成,不含有甲醛。此外,该模块化住宅还可以配备太阳能系统,这样的设计方案不但能够减轻城市电网的压力还能让建筑物在能源方面自给自足。
(照片版权 © andrew rugge/archphoto所有)

生产流水线

折纸屋 中国设计团队中央美院 A4
地震的力量是毁灭性的,它能使人们的生活在瞬间改变。而人们对各种材料的高度利用,才是真正的“应急”。纸是几乎是随处可见的材料,廉价且大量,并且有降解的性能,能保证在他的使命完成后,对环境不造成任何伤害。在可塑性方面有极大的优势,同时质地轻盈,运输方便也不会在余震中给人造成二次伤害。

地震桌 瑞士设计师Martinod Esposito

炭烧小屋 智利设计团队SmiljanRadic Clarke 、Gonzalo Puga Larrain 、Osvaldo Sotomayor Rojo
设计团队感兴趣的建筑几乎都是不会留下任何记忆或图象的建筑,比如传统的木炭炉。这个设计把房子当做一件陶艺品来完成,团队以传统的木炭炉造型为基点,在地上打一个深120厘米、直径300厘米的圆筒形洞,然后遵照特定的方法用木材填满这个洞。再覆盖泥土和稻草,再把整个“建筑”敲成均匀的泥土墩。炉子暴露于空气中一个月,就像任何普通陶器一样,用文火烧四天后冷却,再从一个半埋于地下的开口移走木炭。

金字塔帐篷 瑞典Tham& Videgård Hansson Arkitekter建筑事务所
设计采用金字塔型帐篷构成了一个全新的居民聚集区,使得营地内最为重要的社交与公共场所更加醒目。

GRAPH 芬兰/冰岛设计团队RintalaEggertsson Architects
团队建造了一座由较小构件或建筑块料组成的应急收容所,这些构件可以很轻松地组合一座功能齐全的建筑。每个建筑块料具有一种特定的功能,以便尽可能节约使用空间。一座功能齐全的应急房屋可包括用于睡觉、做饭、卫生等目的的构件,除此之外,还可具备洗涤和存储等补充功能。

Air Mille-feuille House 日本设计团队SouFujimoto藤本壮介建筑设计事务所
作者的理念是从“无”生“有”,他构思了一块奇特的房屋形透明塑料薄板,可以立刻拉伸成一所房子,像是完全由空气制成,诞生了一个全新的空间。

Red+Housing 美国设计团队OBRA建筑师事务所
Red+Housing的设计追求普遍适用性,其设计了一系列可做简单修改的部件,使其成为可用于世界任何地方的解决方案:为寒冷地区增加保温材料和加热器;为热带地区去掉门窗;根据当地条件使用替代材料。

ROOM-ROOM 法国设计团队Encoreheureux + G Studio
应急建筑旨在社会动荡或自然灾害时期为人们提供具有很高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庇护场所。一场自然灾害经常导致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在过去、现在或将来都是“漂泊者”。

ROOM-ROOM的方案针旨在面对全球的无家可归者(起因于气候、社会及政治因素)。设计了一处轻巧、坚固、安全,经济,可携带、移动式,人性化,热效率高,方便运输。实现最小空间中的最大空间,建造第一间未来式住所。本产品可有多种用途(庇护所,拖车,车辆等)
陶瓷房屋与超级砖坯 美国加州土造艺术与建筑学院(Cal-Earth)
正如Rumi所述,“智者之手可化土成金”。团队利用了尽可能少的采购产品(沙袋和铁丝网-战争工具)和尽可能多的免费泥土建成“庇护所”,最大限度地防范天灾。陶瓷房屋技术是对整幢土坯建筑和预制的陶瓷模块进行现场烧制和釉化,经过如此制作的结构可克服传统土坯在地震和雨水/洪涝中的缺点。超级砖坯(沙袋和铁丝网)技术是将战争物资用于和平目的,将传统泥土建筑学与当代全球安全要求相结合。因为灾后重建的最大经费是花在基础设施和人员的庇护所上的,这使得建造能持续抵御更多灾害的自救应急庇护所的需求变得更加紧迫。Cal-Earth提供了基于永久材料(泥土、水、空气和火)和永久性原理(拱形、穹顶和半圆形)的可持续人类庇护所的解决方案,每个男女都应能够利用这些在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可行的庇护所。
纸管临时教室 中国/日本设计团队庆应义塾大学坂茂与松原弘典研究室+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再生
2008年,在四川地震救灾工作进行协作的日本庆应义塾大学 (SFC)和西南交通大学 (SJU)联合为成都华林小学设计并建造了临时纸管教室,本次展览展出了该教室的部分结构。
这项工程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采用经济又可回收的“纸管”作为建筑材料。因为地震让人们对混凝土建筑感到害怕,所以纸管建筑明亮又温暖的造型特点在当地深受赞赏。

团队所设计的建筑结构简单,允许非专业的志愿者们参与建设,由来自成都的90多名学生志愿者(包括老师),参与了此次建筑搭建。另外,它不要求使用任何施工设备,因为纸管质量轻,并且易于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