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一直是男人一统天下的局面她却是凭借她个人的努力在世界版图上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她承认,这是世界对男与女对阿拉伯和非阿拉伯仍然存在偏见她说:我不是欧洲人,不是西方人,我是个女人但,我从未妥协她不希望任何的偏见和限制, 影响了她自己和她的作品或成为某种程度上思想的局限

在愚人节前一天,这位在普利兹克建筑奖创立 25 年以来(2004 年)的第一位女性获奖者,真的离开了。
请看详细报道▼

据英国卫报消息,世界知名建筑设计师扎哈·哈迪德去世,享年65岁。消息称,她是因心脏疾病于本周四(2016年3月31日)在美国迈阿密一间医院去世。据称,在入院时,被诊断为支气管炎。
大多数人对扎哈耀眼傲人的成绩及不羁桀骜的设计了若指掌,却始终不能够真正懂她。Zaha终生未婚,甚至没有被证实过的恋爱经历。她用作品中的锐角尖顶与丝巾般飘逸的长弧线表达了她犀利的孤傲与雍容。她将生命注入作品,以女神的姿态活在建筑世界里。

“你无法教授别人建筑是什么,你能做到的就是鼓舞人们。”("I don’t think you can teach architecture. You can only inspire people.")
扎哈一生都处在血拼到底的濒死状态,几乎没有超过连续三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长期奔波于世界各地。她在罗马现代艺术中心开工仪式上说:"在过去二十年中,我的工作是辛苦的,但也充满了乐趣,我要告诉在座的女建筑家们,不要放弃!"
“我从来不知道失意是什么。如果你要简单的生活,那就别当建筑师。去问我办公室里的任何一个人,你不得不一直工作。想朝九晚五回家睡觉?别干活了。”(I don’t have any frustrations. If you want an easy life, don’t be an architect. Ask anybody in my office. You have to work all the time. If you want a nine-to-five job and to go home and relax, just don’t do it.)
世界太过平淡,只有那些疯子才能留下印记。Zaha十宗“最”





这个项目是香港成为亚洲领先设计中心战略的一部分,是一座充满创新精神和z最具精神的现代建筑。



备受争议的背后
30多年的设计生涯,Zaha的许多方案都因设计理念太过超前、往往要挑战现有结构、设备和施工等技术的极限,而无法实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她几乎没有实际建成的作品,也因此获得了“纸上建筑师”的称号。有业内人士称:“扎哈的奇形怪状和飞扬跋扈的规划,把城市的格局弄得乱七八糟,她的成功和被质疑总是相伴相生。有的人喜欢静止规整,有的人喜欢流动变化,这是品味的不同,无所谓优劣。任何一种创意,当被群体认同之后,都容易陷入事后诸葛亮的觉悟,仿佛前人的成就并无多少玄奥可言,所以继哈迪德之后,后来者甚至可以把同样的风格发挥得更好,这都不足为奇。但这些不能动摇哈迪德存在的意义。她把美丽与才华献给了建筑,造出了一座座足够有争议的却永恒的丰碑。而她对自己的定义就如前面所提到的“女人”。她曾引用过一句话:“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杰出的女性建筑师出现。”“这其实并不容易。这些挑战非常大,过去的几年间该领域正出现巨变,我们将会保持这种发展势头。”

(1893-1983)


(1903-1999)佩里安从24岁开始就和柯布西耶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合作,柯布许多重要作品中都有她的贡献。而佩里安无形中代表了柯布西耶理论的“新女性”典范:她一生热情激昂,另类创新,交友广泛,生命中有旅行、有分手,又勇于表态。

然而,当她的设计作品在秋季沙龙展览中展出时,给柯布西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式让她进入团队。1928年,她设计出知名的长摇椅LC4,从构思、设计到定稿,全由她一手包办。

(1917-今)

密斯的代表作“巴塞罗那椅”得到了Florence的有效配合。这张椅子也由Knoll公司推出,成为该公司的经典设计

(1931-今)


(1950-今)




THE END
文章最后再说一声:
Zaha Hadid 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