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红木家具行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也有了新的变化。站在改革的潮流中,如何御风而行?如何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设计?如何谋划品牌建设?这都是业界关注的话题。
上月中旬,中国红木家具博鳌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红木界精英云集,围绕“红木之根:传承”、“红木之创:设计”、“红木之谋:品牌”三大焦点话题进行探讨,迸发出闪耀的思想火花。
红木之根
传承精髓 开创新局
任何时候,谈及红木家具,都不能离开传承的话题。红木家具作为极具中国精神的实物载体,它的文化、工艺、造型等都是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体系影响之下而逐步定型的。当前产业格局之下,推动红木家具传承发展始终是中国红木人的使命,也已成为共同的目标。
论坛上,古典家具工艺传承大师王秀林说:“当代很多红木家具工艺正在流失,这不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的错。大部分60、70年代的老手艺人已经退休了,新的工人没有人教导,所以他们不会做,也做不好,这是我们全行业都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王秀林还现场向大家详细解说了红木家具的榫卯结构。王秀林曾总结出一个16字方针,即“尊重木性、顺应木性、引导木性、约束木性”。在他看来,只要是有利于这16个字的技艺都应该是被传承下来的。尊重木性是指尊重木材本来的颜色以及纹理方向;顺应木性指在工艺和选材上根据木材纹理与特性做到量体裁衣;引导木性指通过工艺对木材的木性进行转移,进而为我所用;约束木性则是防患于未然,通过特殊的榫卯结构的应用延长家具的使用寿命。这些工艺都是能够为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正面效果的,所以是应该被传承下去的。
江苏南通永琦紫檀艺术珍品馆馆长顾永琦则表示,红木家具要有文化和艺术的支持,现在很少有精英人士介入。好的手工艺人找不到,主要是社会对于手艺人不重视导致学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好的手工艺甚至可能会灭绝,让人心痛。而一些企业对设计的不重视,仍在模仿,或投机取巧地把别人的设计略改一下,成为自己的设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承中国传统家具之精髓,开创中国家具新气象。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深圳泰和园董事长邵湘文指出,红木家具的继承与创新,实质就是正确地继承传统的问题。红木家具业者在做好产销的同时,应该真正地、实在地、勤奋地、创造性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如今许多年轻的企业家已成为当前红木家具行业的中坚力量,在推进红木家具的继承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如何看待传承与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