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并不仅是长得像人一样的机器,我认为只要是机器替换人,进行自动化生产就是机器人。” 简润桐指出,早在2011年起,新明珠就投入超过2000多万元开展自动化的改造,主要是建设前工序的原材料的标准化系统,与后工序的分选打包码垛系统,目的是把多工序单一运作,组合成单工序的连续运作,逐步实现生产线上的自动化。2015年,新明珠在其位于佛山、江西以及肇庆的三大基地,光是原材料实现自动化浆、配料预破碎,废料回收等改造规划实施,费用就在1亿元以上。 目前,新明珠集团在原材料标准化的自动化改造上已卓有成效,并节约了百分之25%的能耗而且还有空间,特别是节员空间将来可达50%以上。“只有前面工序做好了,后面的工序才会更稳定、可靠。”下一步,把机器之间的对话做得更细,数据信息更互通。 目前,新明珠集团的信息化已经做了一部分,怎么做呢?“我们把每一个工序的运行的情况,包括班产量、耗能量、运行率、故障率等等的数据可以都可以实时显示或收集起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然后重点解决问题。”简润桐现场拿出工序运作的峰谷用电比例数据表格向记者展示,通过自动化生产过程中错峰用电,仅仅用电就可以节约不少。 两化融合的下一步是什么? 对新明珠集团而言,智能制造之路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智能化制造是一个把各个局部系统数据的收集、分析、把指令传输生产运作、经营的全过程,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它包括设备之间的互联,以及设备与产品和经营的互联。目前前者已经可以分步实现,后者是我们下一步的目标。” 简润桐认为,智能制造体系下,从原材料到各工序再到产品,最后到销售的完成,整套系统都可以进行数据监控、信息返馈。智能制造得范畴是无止境的,一个是设备之间的互连自动化不断的提高现在已经可行。设备与产品与经营的互连则体现在,将来的设备的全智能化要实现将客户订单从电脑系统反馈到这个机器,机器按照订单排产,能够自动生产出所需要的产品。“目前还不能达到这个阶段,不过它是未来的方向。”(文/新浪家居黎娟杏) 对话: 新浪家居:为什么是2015年这个时间使用机器人呢?与大环境有什么相关? 简润桐:我们从2013年开始,感觉到这个行业招工比较困难,特别是一些比较累的、单一的重活,一天24小时连续生产,产品必须要打包,必须要分颜色,必须要进行分类摆放,以前是用单一的设备,效率远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我们了解到信息,机器人的这方面其实比较成熟,先把机器人引入到陶瓷厂末端这个工序,把前面几个设备单一的功能的工序,信息连在一起作处理。我们希望能够从规格、颜色、产品的编号输送到机器人的系统中,能够自动地分开。所以我们在2015年必须要做这一步。与欧洲相比,欧洲的人均工资大约是国内的7倍,但欧洲的设备成本仅仅是国内的1.5到2倍。人力成本远远高于自动化设备成本直接导致了欧洲相比中国,更快地开展自动化改造。 关于简润桐: 目前是新明珠集团副总裁。他从新明珠成立之初就加入,至今23年。从最基层做起,最初三班倒的基层工作就做了4年。见证了这个企业一路23年的发展历程,从一厂投产到六厂,直到今天企业集团旗下有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广东萨米特陶瓷集团、江西新明珠陶瓷集团三个子集团,共有员工20000多人。“我最关注的事情就是这个企业的前途,每天做的事情就是为企业的未来打下更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