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店设计名人堂”是“环球酒店设计之旅”特别推出的设计师访谈及作品回顾系列。本期的访谈嘉宾是第二站对话嘉宾,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合艺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执行董事,金捷。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当所有酒店都在试图“在地化”的时候,如何避免再次陷入“同质化”?
金捷:最近与家人一起去找寻了不一样的香港。在梅窝、大澳、流浮山,你仿佛又回到了外婆儿时的渔村生活。不同于繁华的金融中心和钢筋水泥,这里的海鲜排挡、水上棚屋、关帝寺庙依然是那样的香港元素。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历史文脉有着它存在的深度和广度,那就是一座有魅力的城市。酒店又何尝不是呢。所以,如何来看待脚下的这块土地,一千个人应该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起“在地化”的同质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个人对本土认知的局限以及对他人认知的盲目依赖性造成的。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当您拿到一个酒店项目时,会从哪些角度入手考虑酒店和当地环境之间的关系?能否从文化符号、材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具体谈谈?
金捷:每块土地都是有稀缺性和特殊性的,其自然资源和现状特征也势必要更好地利用和维持。通常我们会寻找这个地方的一处建筑,一个园子,乃至一个手作,它们是这个地区的生长的物质,这些元素包含了土地和人的情感,还包括这里的文化、智慧和温度。而在更多的时候,如何在设计中化解土地的缺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在地方材料的选择上,不仅仅是基于对生态和环境的考虑,使其采用全新的表现形式也往往能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关于设计酒店,或者说精品酒店的设计,您认为现在业内最应该关心和讨论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金捷:当代社会是一个资讯的社会,我们总是要把事物贴上标签以便于传播。
在我看来,酒店设计的定位只有规模大小、配套设施的取舍以及客户对象的区别,而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酒店评分系统已经落后了。
酒店设计最应该关心和讨论的主题是创新和体验。这种创新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多的是理念和内涵上的。酒店客房的尺度,公共空间的形式,配套设施功能的取舍,智能系统的便利性,甚至是背景音乐和香氛的气息,都有着创新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事物渐渐剥落其表象,流露本质,而往往这些留下的是美好的。好的酒店是可以用鼻子和耳朵来欣赏的。
环球酒店设计之旅:您最喜欢的设计酒店?为什么? 金捷:去年圣诞的尼泊尔不丹之行,无论是普纳卡的UMA,帕罗的amankora,还是中世纪古城巴德岗内的小旅馆Peacock guest house,都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而加德满都的杜瓦丽卡酒店,这家以建筑师Dwarikas命名的酒店,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从加德满都的山谷里即将毁坏的建筑中挽救了成千上万的木雕艺术品,并将它们充分纳入砖石庭院和纽瓦丽风格建筑群的酒店设计之中。最不可思议的成果就是这座具有博物馆气质的酒店,纵然偏僻的地理位置是它唯一的美中不足。





杭师大美术馆





隽维中心










千岛湖喜悦湾



博鳌亚洲湾






如何报名?关注“乐居环球酒店设计之旅”微信号(ID:leju-huanqjdsjzl),直接发送信息至后台,信息格式如下:
【报名】姓名-公司-职位-参与过的酒店项目名称-手机号码-电子邮箱
报名截止日期:2015年7月20日报名通过后,我们会在两周内通过邮件和电话联系通过报名者。现场凭邀请函上的入场编号入内。
赶紧扫描下图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们吧!
在这里,我们环游全球设计酒店读懂栖居的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