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四川家具  软体家具  2015家具  明珠  办公家具  家具  家具品牌  涂料无味才安全  红木家具  四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头条关注 » 正文

10:1000 钢板与混凝土毫米间的"惊涛骇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02  来源:新浪家居  浏览次数:100
核心提示:自2009年起,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未雨绸缪减少灾害损失。
自2009年起,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未雨绸缪减少灾害损失。今年防灾减灾日前夕,邻国尼泊尔大地震的惨痛经历让人感叹生命脆弱的同时,也将关注的目光定格在建筑的抗震性能上。  地震波并不伤人,一震就垮的房屋建筑才是真正的“幕后杀手”。分析人士指出,传统落后的砖混结构建筑在地震中一旦倒塌,沉重的预制板和墙体将对人类造成巨大生命威胁,难以做到防灾减灾的时代要求。那么,什么材料能让建筑在地震灾害多发区最大限度“站稳脚跟”?  答案直指钢。近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的第五届建筑结构行业大会上,由杭萧钢构开发建造的钱江世纪城人才专项用房11#楼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参与该案例工程检验的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志华告诉记者,与混凝土相比,仅仅从建筑材料上来看,在抗剪承载力方面:10毫米厚的钢板大于1000毫米厚的混凝土墙。“自重轻、惯性力小,地震作用可减少30%-40%,地面上单位面积的负荷也可减少25%以上,防灾效果十分明显,这就是钢结构的独到之处。”  据介绍,钢结构建筑的结构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的基础被剪切破坏,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陈志华表示,钢结构具有轻质高强、塑性好特性,适宜作为抗震建筑进行推广。  然而历经数年发展,国内钢结构建筑的推广情况却差强人意。“由于技术问题,国内钢结构住宅并没有适合于大规模应用推广的技术体系。”陈志华坦言,我国钢结构等绿色建筑推广很多年,但是只是作为品牌在推广,在缺乏相关技术体系支撑背景下,钢结构推广“雾里看花”的不稳定性束缚了开发商的手脚。  令人欣慰的是,技术难题如今被攻克。在此次建筑结构行业大会上,杭萧钢构最新研发的“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告诉记者,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较PC(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具有明显优势,成本可以逼平甚至略低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工期大幅缩短,得房率提高,“一降一升”实现了资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极具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前景。“基于这一点,企业正与相关房地产公司联手,进行技术出让的商业模式,助力缺少关键性技术的房企转型升级。”单银木表示,杭萧钢构也一直在与国内多家地产商展开沟通、协商,形成框架式的技术合作模式,借此将极具社会效益的钢结构住宅体系推向全社会。  外部机遇也张开了拥抱的双手。“钢结构本身具有‘四节一环保’特性,是典型的绿色建筑。”单银木告诉记者,国家对于节能环保的领域关注力度加大,绿色建筑作为节能减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备受青睐。“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到了新常态,按照国家新型城镇规划的要求,在2020年,新建绿色建筑的比例将达到50%以上,这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红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四川省家具制造业协会《章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蜀ICP备15000608号